亚洲精品第一在线影院,中文字幕人妻丝袜1页,又粗又大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日本久久高清免费观看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產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買車容易修車難,新能源車汽修人才短缺怎么解?
發布時間 | 2024-04-16 09:35:52    

  4秒,能實現什么?在中國,平均不到4秒就下線一輛新能源汽車。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23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958.7萬輛,市場占有率已超30%。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汽車產業的深度變革,正引發產業鏈條各環節的“新陳代謝”。

  新能源汽車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售后維修領域的專業人才培養速度卻跟不上前端產業的發展。不少消費者感嘆:買車容易,修車難。據工信部《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到2025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人才總量預計達到120萬人,其中,新能源汽車維修領域將面臨80%的人才空缺。

  新能源汽修人才為何短缺?困局如何破解?連日來,記者深入湖州部分傳統汽修廠、新能源汽車品牌4S店、技工院校、主管部門等調查走訪。

  傳統汽修店不會修也不敢修

  每天早上8點,汽修師傅葛文劍便騎著摩托車,準時出現在自己位于長興太平洋商貿城的汽修門店。從事傳統汽修已有20多年,但最近幾年,他一年比一年焦慮:“門店不少老客戶都‘棄油轉電’,收入比之前肯定是要少了。”

  “以前經常修的燃油車,慢慢變成純電的,我和店里的師傅完全修不了。”葛師傅舉例,電車一個簡單的轉向燈故障問題,在更換燈泡等配件后,若問題沒解決,他們就沒辦法,只能建議車主去4S店。“現在的情況是,許多老客戶不是已經換了新能源汽車,就是準備入手。”對于客戶問能不能幫修新能源汽車,那種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感受讓葛師傅“頭疼”。面對新能源車,他只能做一些輪胎更換、油漆修補和鈑金維修等基礎服務,或者當個“中間商”。

  記者從湖州交警了解到,截至3月,該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96546輛,近三年增長迅速。看到路上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葛師傅也想過向新能源車維修轉型,只是,用他的話講,“哪有那么容易”。

  一方面,是技術跨界帶來的壁壘。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湖州市公路與運輸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汽車的機械類故障、易損件消耗更換明顯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電子、通訊、智能方面的故障,需要通過各種設備檢測才能間接體現出來。傳統汽修店技師多為機修師傅,對電氣化的原理以及學習能力,受很多條件制約。

  另一方面,轉型面臨的成本投入大。出于安全考慮,新能源汽車維修需要配套絕緣工位,還要配備檢測電腦、示波器、電動壓縮機等配套設備,前期投入的成本較大。據行業主管部門核算,建一個準的新能源車維修工位,投入約在15-20萬元。而新能源汽車的工作電壓不像油車只有12伏,通常是在200到750伏的高壓,危險性高。因此,從事新能源汽修的技師,還必須要持有電工證,這讓傳統汽修店基本無法維修新能源汽車。

  同時,由于各品牌新能源汽車電池、電機、電控的“三電”系統核心技術并未對外開放,一般傳統汽修店難以獲得廠家的維修授權。如果問題涉及“三電”系統故障,傳統汽修店往往不會修也不敢修。

  記者走訪中了解到,當前湖州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仍在質保期內,遇到問題時,前往品牌4S店或者指定授權網點維修是車主首選。

  在湖城一家新能源品牌4S店售后維修區,記者看到專門設置了新能源汽車維修工位。該4S店有燃油車、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3個業務。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進店量,已從去年年初10%的占比,提升到現在的30%。該4S店負責人彭先生說,店內14名專業汽修人員,能修新能源汽車的人才缺口至少一半。

  然而,記者還發現,只要涉及到新能源車“三電”系統核心技術維修,湖州市70家品牌新能源4S店都傾向于返廠維修。這也使得4S店對新一代技工的培養和吸引,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雖然人才短缺,但是難以打動年輕人

  從16歲開始做學徒,2017年全面轉型進軍新能源汽車維修,到如今有了自己的新能源汽修廠,楊文清用36年見證了國內汽車維修行業的變更。

  2000平米的新能源汽修廠,保養、預檢等7個工位依次排列,其中2個專用的高壓絕緣工位四周還用警戒線圍了起來。“新能源車是未來趨勢,2021年維修量開始井噴,現在每天有10多輛新能源車要進場維修。”楊文清說,廠里配有電工證的維修工就4人,至少還有3人的缺口。

  “在我看來缺人是因為技術不過關,這是硬杠杠。”即便在2022年湖州市汽車維修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三等獎,楊文清依舊保持每天自學,刷視頻、看新聞,經常請授權品牌廠家過來培訓。

  “就倆字,費腦。”36歲的汽修工程少平說得更直接。“要會計算機,懂電子產品,還要懂安全技術,聽聽聲音,摸摸部件的燃油車修法是完全不適用的。”程少平轉型新能源維修已經6年,即便如此,除了自學,每周他都要跟著老板和廠家學。

  “不斷發展的技術,還來不及固化下來形成教材,別說學生要學,連我們老師也要學。”湖州學院智能制造學院院長徐順建表示,新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導致造車廠車型每月每年都在更新迭代,電車維修技術都需要不停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目前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短缺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電池檢測及維護技工短缺、充電樁故障維修技工短缺以及大數據分析工程師短缺。

  湖州職院新能源工程與汽車學院院長盛強認為,新能源汽車維修人才更加看重新能源汽車電路查看和維修能力、工具和設備的規范操作能力等技能培養。目前造成維修人才短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職業院校新能源汽車類專業人才培養規模與市場實際需求差異較大,再加上社會化培訓良莠不齊,無法培訓能夠勝任新能源汽車整車及“三電”系統維修人才,難以從根本上推動健康的新能源汽車售后培訓體系建設。

  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即便新能源汽修行業前景光明,但是難以打動年輕人。

  目前,汽車維修行業的師傅多半是“80后”居多。記者從湖州市人力社保局職業能力建設處了解到,這兩年湖州職業院校輸送到社會的汽修畢業生就有500多人,“普通的人才多,過幾年整個湖州市場就飽和了,但頂尖的新能源技能人才肯定缺,不愿去汽修廠,甚至能留下的年輕人就更少了。”究其原因,他認為一方面是年輕人對傳統汽修臟苦、無固定休息的固有印象。另一方面是薪酬收入低,多數是在5000元/月以下,更多人選擇去車企,甚至收入更高的送外賣、網約車、直播等行業。

  楊文清告訴記者,以前修車行業大多是“子承父業”,但他的兩個兒子對修車并不感興趣。在被問到是否會鼓勵孩子接手自己的產業,他沉默了。

  協同發力,破解缺人困境

  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修行業體系的重塑過程,最終還是要落到“人”。

  面對新能源汽修人才短缺的現狀,除了各新能源品牌車企在內部加大技師油轉電的培訓力度外,技工院校也瞄準了這片藍海,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在湖州交通技師學院的新能源汽車產教融合基地,記者看到張天順等40名學生正在認真聆聽講師陳陽關于純電動汽車電池及系統技術的講解,并進行實操。而這些課程,正是由校企合作單位北汽集團提供的教學資源。

  “車企不僅提供自己品牌新能源車的核心技術,同時還免費提供車輛,供學生拆解。學生越能深入理解汽車的構造和維修技術,車企就越滿意,意味著學生一畢業就是熟練工。”該學院汽車工程部部長朱漢樓說。

  就在上月6日,該學院招就處向招工企業發出一份邀請函。今年,這所學校新能源汽車制造、檢測、維修等專業的300名新能源“賽道”技能人才即將學成就業。

  在學校招就處校企合作QQ群中,近400家用工企業翹首以待。其中,吉利汽車、上汽通用、北京現代等知名車企也將向這批技能人才拋出橄欖枝。今年的畢業季,每名新能源汽車技能人才平均能收到4到5個就業崗位的邀請。

  按照“售后端市場滯后5年”的規律,新能源汽車相對集中的維修期也將到來。記者了解到,湖州各職業院校也在按照每年湖州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倒推所需的維修技師數量,逐步增加招生規模、專業設置,做好相關人才培養。湖州交通技師學院新能源汽車運用與維修相關專業自2018年開設一個班后,到今年預計招5個班。幾年間,學生人數翻倍增長,專業招生就業供不應求。

  “去年9月與湖州學院合作開設一個新能源汽車工程專業的中本一體化班級,也是在全省率先探索‘中職+本科’的3+4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模式,更高層次培養技能人才。”朱漢樓回憶:“沒想到,錄取分平均分居然要539分,這可比一些普高分數線還高啊!”這樣的招生熱度,令朱漢樓喜不自禁。

  此外,2022年7月,湖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學院在湖州職業技術學院成立,對在企職工進行再培訓,強化高技能人才培養。去年,400多名新能源汽車相關從業人員拿到培訓結業證書。以賽促訓,賽教融合,湖州校企也在職業技能比賽中加快新能源汽修人員的培養速度。

  湖州新能源汽修比賽現場(湖州交通技師學院供圖)

  而為了解決新能源車主“修車難”的心理感受,去年,浙江出臺了《完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促進新能源汽車下鄉行動方案(2023—2025年)》,積極探索多品牌新能源車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打通維保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全省將建成新能源汽車維保服務網點500家以上。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鼓勵新能源車下鄉,縣城特別是鄉鎮配套維修能力會是近階段重要發展方向之一。今年湖州將持續推進新能源汽車維保服務網點建設,力爭年底新能源汽車維保服務鄉鎮網點達40家,到2025年實現城區和鄉鎮新能源汽車維修需求“半小時觸達”。 

來源:潮新聞    | 撰稿:李世超    | 責編:汪杰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